罐 展覽|你了解立體派的畢卡索嗎?瑞士巴塞爾美術館【立體宇宙:從畢卡索到雷捷】現正熱映
亞洲藝術新聞/瑞士巴塞爾現場特別報導
由畢卡索(Picasso)以及喬治‧布拉克(Georges Braque)發起的立體主義運動,無疑是二十世紀影響力最無遠弗界、最具革命性的藝術流派。
1907年,畢卡索和布拉克結為至交,共同籌畫立體主義運動。他們先是承襲塞尚繪畫精神,將造型以幾何單純化;而後以複合焦點,將人和物件分裂再重組,徹底摒棄西洋傳統繪畫技法;最後重回現實,留意物件質感,並加入新穎素材,採用現成物如報紙、包裝紙等現實生活的「碎片」,重新剪裁、整合為意象獨特的藝術形式。
瑞士巴塞爾美術館自今年3月底推出【立體宇宙:從畢卡索到雷捷】(The Cubist Cosmos: From Picasso to Léger),重新檢視畢卡索和布拉克的開創性成就。由嫻熟立體派流變的館內策展人伊娃‧雷佛特(Eva Reifert)策劃,展覽劃分為九個展廳,按時序介紹自1908年至第一世界大戰後的演進脈絡,從起源和塞尚的影響、分析立體主義至具象與色彩的整合階段。
展品除涵蓋畢卡索、布拉克的精彩作品,亦有胡安‧格里斯(Juan Gris)、費爾南‧雷捷(Fernand Léger)、德勞內夫婦(Robert Delaunay and Sonia Delaunay)以及亨利‧勒福科尼耶(Henri Le Fauconnier)等共130多件作品,藏品來自龐畢度藝術中心、畢卡索美術館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(MoMA)等藝術機構,呈現立體主義對當代藝術史的深遠影響。展覽將持續至8月4日。
展覽現場
原始主義和塞尚的影響
第一、二展廳首先介紹畢卡索和布拉克如何受到原始藝術和塞尚的影響,逐步拋棄傳統的西方學院派和古典繪畫概念。
1906年,畢卡索先是在巴黎羅浮宮看到伊比利亞半島的雕塑展印象深刻;同年他結識野獸派大師馬諦斯,並開始從非洲、波利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等太平洋島嶼,收集原始藝術作品。
1907年夏天,畢卡索以平塗技法創作〈亞維農的少女〉(Les Demoiselles d'Avignon),被視為立體主義的濫觴;同年結識畢卡索的布拉克也深為這幅畫作所震撼,兩人結為至交。
同年,巴黎秋季沙龍舉辦的塞尚回顧展,讓畢卡索和布拉克深受啟發。塞尚揭示表象之下的普遍規律,將自身感受與外在印象結合,其「移動視點」的觀察方式及「利用球體、圓柱體及圓錐體來描繪物體」,為立體派奠下發展方向。
畢卡索
桌上的麵包和水果盤 Bread and Fruit Dish on a Table
布面油畫 163.7 x 1321 cm 1909
瑞士巴塞爾美術館館藏
畢卡索
酒瓶靜物 Still Life with Liqueur Bottle
布面油畫 81.6 x 65.4 cm 1909
瑞士巴塞爾美術館館藏
兩位藝術家自此承襲塞尚的精神,不再以模仿自然為目標。其中展出的布拉克〈大裸女〉(Large Nude),即是他早期的立體代表作;受到原始藝術雕塑的影響,他以多角度描繪一位站立、身形壯碩的女人,形貌猶如一尊非洲雕塑作品。
1908年,布拉克沿著塞尚的腳步前往法國馬賽的埃斯塔克港口(L'Estaque),繪製一系列的風景畫。他以獨特的方法壓縮畫面的空間深度,使畫中的房子看似扁平化,介於平面與立體的效果之間。其中6幅作品參加巴黎的秋季沙龍展,被馬諦斯形容為「小方塊」(petits cubes);爾後藝評人路易‧沃克塞爾(Louis Vauxcelles)承接著此一描述,「立體主義」的名字由此誕生。
分析立體主義:拆解形象重組、融入符號和書信等實驗
畢卡索和布拉克自1909年開始,不斷探索各種物件幾何化和抽象化的可能性。畢卡索於1909年夏天和情人費爾南德‧奧利維耶(Fernande Olivier)在西班牙奧爾塔一同渡過,並為她創作許多作品,如〈女人與陶罐〉(Woman with Mustard Pot)、〈費爾南德‧奧利維耶肖像〉(Portraits of Fernande Olivier)等,以及第一件立體派雕塑。
畢卡索
女人與陶罐 Woman with Mustard Pot
布面油畫 73 x 60 cm 1910
瑞士巴塞爾美術館館藏
布拉克則致力發展塞尚的多重視角觀點,展廳三呈現他的著名作品〈小提琴與水罐〉(Pitcher and Violin),上方畫了一顆逼真的釘子,強調畫裡空間已被轉化在二維度的平面上。
喬治‧布拉克
小提琴與水罐 Pitcher and Violin
布面油畫 116.8 x 73.2 cm 1909/1910
瑞士巴塞爾美術館館藏
© 2019, ProLitteris, Zurich
1911年夏天,畢卡索和布拉克一同遊歷法國南部的小鎮塞雷(Céret),進一步確立全新的視覺語言與概念。他們以較主觀的分析手法把造形分解,塊面切割得更破碎,產生斷續的線條,用色以彩度較低的灰、褐色調為主,主體與背景交融,難以辨識。
在畢卡索作品〈Aficionado〉中,主角鬥牛士僅能以畫中的紅色塊勉強辨識,而一組平行垂直線後面的黑色圓圈代表吉他。此一時期的作品被德國藝術商人卡恩維勒(Daniel-Henry Kahnweiler)稱為「分析立體主義」。
為了避免作品走向絕對抽象,畢加索與布拉克經常運用到象徵性主題與字母,例如樂器、水瓶、玻璃、報紙與人臉等,畫布成為視覺的謎題與遊戲。第四展廳呈現的布拉克〈葡萄牙人〉(Le Portugais),描繪一位在酒吧彈唱的吉他樂手。畫家使用印刷體字母暗示這是酒吧內牆上的宣傳海報,為觀眾提供解謎的線索。
畢卡索
鬥牛士 L'Aficionado
布面油畫 135 x 82 cm 1912
瑞士巴塞爾美術館館藏
立體派重要推手:卡恩維勒(Daniel-Henry Kahnweiler)和拉羅許(Raoul La Roche)
在立體運動中,有幾位藝術經紀商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,其中以德國藝術仲介商丹尼爾‧亨利‧卡恩維勒(Daniel-Henry Kahnweiler)為最重要的贊助者之一。畢卡索曾為卡恩維勒畫完一幅立體派風格的肖像畫,並慶幸的說道:「如果卡恩維勒沒有商業眼光,真不知道我們會成為什麼模樣?」
卡恩維勒出生於德國曼海姆的猶太金融世家,在家人安排下,前往巴黎學習金融以便繼承家業。然而,浸淫在巴黎藝術氛圍之下的卡恩維勒,發覺畢生的職志是推廣藝術在1907年,年僅23歲的卡恩維勒便於巴黎成立自己的畫廊。他的經營策略相當超前,專門經營新風格、新形式、新畫風的年輕藝術家,並要求獨家代理權。
巴塞爾銀行家暨收藏家拉羅許(Raoul La Roche)
他從1907年購買立體派藝術家作品,對獨立創作和藝術實驗完全地尊重和支持,包括畢卡索、布拉克和格里斯,都受到他支持。卡恩維勒還成立自己的出版社,發行立體派畫冊並促進眾多詩人與畫家間的交流,讓藝術家為詩集創作插畫,例如阿波利奈爾和德蘭(André Derain)、雅克布(Max Jacob)與畢卡索的合作。
一戰爆發後,卡恩維勒流亡瑞士,其巴黎畫廊的作品皆被繳獲至德軍,並在1921至1923年陸續被拍賣。一戰後,卡恩維勒重回巴黎,在畢卡索支援下重啟畫廊事業。在二戰期間,由於其猶太裔的敏感身份,卡恩維勒深怕其收藏被德法政府沒收而讓予給自己的繼女,戰爭結束之後,他回到巴黎,專心進行藝術史論述。
卡恩維勒的大量收藏,被巴塞爾銀行家暨收藏家拉羅許(Raoul La Roche)於一戰後大量購入。拉羅許出生瑞士中產家庭,自小受到藝術薰陶。1912年,23歲的拉羅許來到巴黎,在法國商業銀行(Crédit Commercial de France)就職;他結識兩位重要的藝術友人兼顧問:柯比意(Le Corbusier)和歐贊凡(Amédée Ozenfant),在他們引薦下,拉羅許於1921至1928建立其立體派的核心收藏:前後購入畢卡索、布拉克、格里斯和雷捷等約160件藏品,大部份的立體派藏家皆在拉羅許去世後捐贈給巴塞爾美術館。
拉羅許與兩位重要的藝術友人兼顧問:柯比意(Le Corbusier)和歐贊凡(Amédée Ozenfant),在他們引薦下,拉羅許於1921至1928建立其立體派的核心收藏:前後購入畢卡索、布拉克、格里斯和雷捷等約160件藏品,大部份的立體派藏家皆在拉羅許去世後捐贈給巴塞爾美術館。
在「詩人與藝評家」的展廳中,美術館亦呈現立體主義藝術家與文壇之間的緊密關係。巴黎文壇的前衛詩人、藝評家,包含格特魯德‧斯泰因(Gertrude Stein)、紀堯姆‧阿波利奈爾(Guillaume Apollinaire)等,尋求超越傳統規則的新型主題、敘事和描述方式,與立體派主義訴求不謀而合。法國詩人安德列・薩爾蒙(André Salmon)曾言:「我們是與立體畫家密不可分的一代詩人。」
皮埃爾‧勒韋迪(Pierre Reverdy)與布拉克來往甚密,並為藝術評論界注入新鮮血液;阿波利奈爾定期出版文章,記錄立體主義運動的發展軌跡;小說家桑德拉爾(Blaise Cendrars)與德勞內夫婦成為至交。畢卡索亦曾在洗濯船(Bateau-Lavoir)工作室的門上寫下:「詩人的聚會處」。
綜合立體主義:邁向拼貼與集合、重回色彩
第六展廳介紹立體主義更激進的轉變與發明:拼貼(Collage)與集合藝術(Art of Assemblage)技法。此一時期的立體派作品,物象的形態又重新出現畫中,色彩也漸趨豐富。許多參展巴黎沙龍的藝術家也跟著響應。
例如:德勞內夫婦和雷捷發動色彩革命,來反映工業化發展下現代都市生活的活力,阿波利奈爾更以奧費(Orphism)為這個絢爛的立體主義分支命名,成為奧費立體主義,其含義來自古希臘神話中音樂家奧菲斯,象徵理想的藝術家典型及神秘主義。在創作上更強調純粹與直覺,運用抒情色彩和自由聯想造成律動感。
畢卡索
有藤椅的靜物 Nature morte à la chaise cannée
繩材、油布與油畫綜合拼貼 29 x 37 cm 1912
巴黎畢卡索美術館藏
© RMN-Grand Palais (Musée national Picasso-Paris) / M.Rabeau © Succession Picasso / 2019, ProLitteris, Zurich
畢卡索
卡片、玻璃杯與蘭姆酒瓶(法國萬歲)
Still Life with Cards, Glasses
and a Bottle of Rum(Viva la France)
布面油畫 1914
雷歐納‧勞德立體派收藏
立體主義沙龍團體
第八展廳難得呈現1911至1914年參與巴黎獨立沙龍的立體主義藝術家。由獨立藝術家協會(Société des Artistes Indépendants)統籌的獨立者沙龍(Salon des Indépendants,或稱獨立沙龍),每年於春、秋兩季舉辦,目的是讓藝術家自由展出作品,隨後更成為評論家挖掘新穎藝術的年度重要展覽。
相較畢卡索和布拉克的作品固定於卡恩維勒畫廊公開展示,沙龍展覽便成為其他藝術家亮相的平台。包含:雷捷、亞伯特·格萊茲(Albert Gleizes)、梅欽格爾(Jean Metzinger)和勒福科尼耶等藝術家,與畢卡索和布拉克有著相似的美學理念,他們經常聚在一起探討當下最新的哲學、文學、藝術理論以及各自的藝術見解;從1911年起,這些藝術家多次在獨立沙龍舉辦群展。
展覽呈現難得的幾件作品:包含勒福科尼耶1910-1911年〈豐盛〉(Abundance)、梅欽格爾1912年〈騎馬的女人〉(Femme au cheval)、畢卡比亞290 x 300公分的〈Udnie〉、索尼亞.德勞內〈電子棱鏡〉(Prismes Electriques)和雷捷〈藍衣女子〉(La Femme en Bleu)等,讓觀者一窺當時運動的百花齊放。
索尼亞·德勞內
電子棱鏡 Prismes Electriques
布面油畫 250 x 250 cm 1914
龐畢度- 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館藏
© Centre Pompidou, Mnam - CCI/Philippe Migeat/Dist. RMN-GP © Pracusa S.A.
費爾南‧雷捷
藍衣女子 La Femme en Bleu
布面油畫 193.4 x 129.2 cm 1912
瑞士巴塞爾美術館館藏
© 2019, ProLitteris, Zurich
相較畢卡索與布拉克對肖像、靜物、風景主題的熱衷,另一方面,「沙龍藝術家」傾向以大尺幅、引人注目的表現方式,並試圖將其他藝術運動融入到立體主義:如法蘭西斯‧畢卡比亞(Francis Picabia)將抽象藝術引入立體派;德勞內夫婦受到義大利未來主義的影響,選題更加貼近現代都市生活,關注如鋼鐵、速度、劇烈的球類運動等。
儘管這些前衛作品受到傳統沙龍藝術家和藝評的批評,但也因為這些討論將立體主義的受眾,從封閉圈子裡的畫商、藏家,擴展至普羅大眾。隨後,大西洋彼岸的《紐約時報》等刊物用大版面報導這些展覽和立體派藝術家,更加確定立體主義多元化發展和國際化。
法蘭西斯‧畢卡比亞
Udnie (Jeune fille américaine)
布面油畫 290 x 300 cm 1913
龐畢度- 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館藏
© Centre Pompidou, Mnam - CCI/Georges Meguerditchian/Dist. RMN-GP © 2019, ProLitteris, Zurich
1919年,作家桑德拉爾以「方塊已散得七零八落」宣告立體主義的終結。儘管立體主義團隊解散,但其影響力一直存在於其先驅藝術家和其他流派的創作中。
例如與格里斯結為好友的馬諦斯、荷蘭風格派(De Stijl)的領軍者蒙德里安(Piet Cornelies Mondrian)和至上主義(Suprematism)的馬列維奇(Kazimir Malevich),均追求幾何形和低限的色彩運用。集合藝術的出現衝擊傳統對雕塑的定義,並由杜象(Duchamp)發揚光大,以現成物(ready-made)延續立體派概念。
百年前於巴黎發源的立體主義,至今在二十世紀藝術發展仍具有極大的影響力,無論是作為一種風格,亦或創新的力量,為當代藝術史寫下輝煌的一頁。它將不同國籍的藝術家齊聚於此;而獨具慧眼的畫商、藏家、文壇大家與藝評家至公眾,成為運動的角色之一。直到今天,依舊持續挑戰我們的觀看習慣。
胡安‧格里斯
Nature morte à la plaque
布面油畫 81 x 65.5 cm 1917
瑞士巴塞爾美術館館藏
近期報導
《亞洲藝術新聞》
2019 / 7 No.174
更多精彩內容,請見《亞洲藝術新聞》
2019 / 7 No.174
今日藝術書推薦
【立體宇宙:從畢卡索到雷捷】展覽圖錄
長按二維碼,關注罐 新聞
罐 新聞
微信:CansART
微信製作、推送、咨詢服務
請洽罐子小秘書